相声扒马褂是相声中的一个传统曲目,也叫《圆谎》,也有人称之《云山雾罩》,根据游戏主人所编图书《新镌笑林广记》里的《圆谎》改编而成,《扒马褂》由三人表演,一个捧哏,一个逗哏,一个腻缝,是一段群口相声,作品的表演形式以说和逗为主。
《扒马褂》整段相声构思巧妙人物性格鲜明。甲模拟贪图小利鼓舌如簧的帮闲,乙模拟艺人,丙模拟靠别人哄着捧着的少爷秧子,甲为了多穿两天马褂,挖空心思给丙的谎话找出依据,丙越说越玄,甲窘态百出最后只好主动脱下马褂,不再替丙圆谎。
相声一词,古作象声,原指模拟别人,又称隔壁相声。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,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。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。至民国初年,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,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。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、对口相声、群口相声,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。
单口相声,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。对口相声,是两个演员表演的,叙述人甲称逗哏,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,表演时,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,又可分为一头沉、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。群口相声,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,甲称逗哏,乙称捧哏,丙等称腻缝。
相声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‘包袱’来使人发笑的艺术,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,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,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、发展的一个过程。通过对话组织包袱,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、也是最重要的方法。
网友评论